2019-12-14
当我们执着于“该不该扶”时,我们的眼里就已经看不见孩子了,看到的只是通过扶或不扶而培养的孩子的品质。或者说,我们看到的不是眼前这个摔倒在地的孩子,而是我们期待中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扶,是我们想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不扶,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是勇敢坚强的。
扶
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家长心疼孩子,会立马冲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这是一种极端。
惊慌过度,可能是新手妈妈常犯的错。如果孩子并没有哭喊,妈妈过度惊慌,孩子会被妈妈的惊慌吓到,觉得“是不是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或者觉得“摔倒是件很可怕的事”,妈妈的过度惊慌或紧张会让孩子更加害怕,甚至会影响孩子学步的信心。
不扶
也会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即使孩子大哭也不能扶他,你可以在旁边耐心地等他,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这是另一种极端。
父母在一旁说着“站起来,你是个男子汉”、“哭什么哭,又不疼”。仔细想想,这个时候的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他的耐心?还是无法获得帮助的绝望呢?
责怪
我们通常还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臭石头,把我们宝宝绊倒了!”、“这路太不平了,把宝宝绊倒了,打他打他!”。这又是另一种极端。慢慢孩子就学会了责怪他人,归罪他人,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挫折教育自我成长的机会。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次摔倒的场景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扶或者不扶,没有标准唯一的答案,取决于孩子当时的情绪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