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长俱乐部育婴宝典 孩子发烧了,收好这份家庭护理攻略!

孩子发烧了,收好这份家庭护理攻略!

2018-03-26    

宝宝年纪小,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发烧,宝妈们可千万别忽略。宝宝发烧不舒服的时候会有很多症状,有些宝宝哭闹的很凶,有些则看起来没有精神,胃口也不好。宝宝如果发烧了,科学的给宝宝提供家庭护理对身体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今天小元就带各位家长来了解一下针对孩子发烧的实用家庭护理方法。




孩子多少度算发烧?


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为36℃-37℃之间,超过37.4℃即可认为是发热。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以波动于一定范围。体温在37℃以上就算是发烧了。37.5℃-38.4℃是低烧,38.5℃以上就是高烧了。但每个孩子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要依孩子的体质而定。


如果是按直肠温度来算,正常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如何为孩子测量体温?


水银温度计使用方法:在测量前,首先要准备好体温计,并且注意水银柱是否在35℃刻度以下,如不是,则需用力甩动数下,使水银柱降到35℃的刻度以下。甩动时注意安全,不要碰碎体温计。


测量时,要解开孩子的衣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并使孩子屈臂夹紧体温计,5分钟后取出体温计查看读数,查看时,手持体温计尾端,使表的位置与眼平行,首先慢慢转动体温计,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银体温计的读数。


耳温枪使用方法:


1、做好准备工作:取出耳温计并开电源。


2、装上新耳套,并选择测试年龄。


3、把测温头插入耳道,在安全范围内越深越准确,一定要留意宝宝的反应,尽量让宝宝感觉舒服。


4、按下并松开按钮后可看到测试结果,做好两耳均量,取最高值。


5、耳套最好别重复使用,避免感染。




家庭常用退热处理办法


宝宝在发烧的初期,往往会表现出发冷的状态,这个时候妈妈最好给宝宝提供保暖措施;但是在发烧的后期,宝宝往往会出现汗多发热的状态,这个时候要及时给宝宝减少衣物。


如果想让宝宝舒服一点,可以用温水给宝宝进行擦浴,揭开宝宝的衣服,用37度左右的温水对宝宝进行全身的擦浴。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给宝宝补水,因为宝宝通常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排汗会带走大量的水分,所以宝宝发烧要优先补水;


同时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宝宝在发烧时,鸡蛋、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就暂时不要吃,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反而会提高宝宝的体温。


如何科学的使用退烧药?


1如果体温低于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


2如果体温超过38.5℃,热面容、烦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马上给予退热药物。


3当体温超过39℃时,容易诱发高热引起的惊厥,必须马上使用退热药物。


4服用退热药,可以选用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给孩子退热时,可以选择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不但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 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5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也适当,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通过散热达到退热的效果。


哪些症状需要去医院?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最后,小元再教你几招,退烧的推拿手法。


开天门100次


位置:天门穴,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坎宫穴,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掌握孩子发烧正确护理方法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也应该明白:小儿发热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没发烧不一定没有病,烧退了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只有明确诊断,科学护理才是恢复健康的关键。而且,任何疾病恢复都有个过程,家长不要过于急躁,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病情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认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