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长俱乐部育婴宝典 诺如病毒引发腹泻呕吐!多地幼儿园宝宝均中枪,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引发腹泻呕吐!多地幼儿园宝宝均中枪,如何预防?

2017-12-08    

时值12月,天气越发寒冷,导致儿童腹泻、呕吐的“诺如病毒”也进入高发季。据相关新闻报道,最近全国多地接连有小朋友中招,长沙一幼儿园29名小孩感染诺如病毒;深圳南山区幼儿园19名小朋友感染;南昌市诺如病毒感染者呈上升趋势……很多地方的儿科门诊人满为患,腹泻患儿人数骤增,这也引发了很多父母的恐慌情绪。



诺如病毒是什么?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具有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份。诺如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物品等传播,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社区等人群集中的场所引起聚集性发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普遍症状主要变现为呕吐,成人患者腹泻居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能出现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脱水。



如何判断是否感染?


据专家介绍,该病毒潜伏期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普遍会出现呕吐,成人患者则以腹泻居多。腹泻频次一般为24小时内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诺如病毒致病力很强,十几个病毒颗粒就能够引起感染,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洗净双手用餐是诺如病毒两种主要的传播途径。


据专家介绍,诺如病毒没有脂质包膜,对酒精和清洁剂不敏感,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和高温能将其迅速灭活。因此,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与病患密切接触是防控诺如病毒的主要方法。



宝宝感染了诺如病毒如何应对?


首先,家长们不必恐慌,因为诺如病毒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通常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不需特殊治疗,只需见招拆招对症处理。


发病早期46小时,如果孩子吐得厉害,要少吃少喝或不吃不喝空肚子。此时有的家长怕孩子脱水,常不停地让孩子喝水,这就错了,往往是越喝越吐,因为这时胃肠受损没有动力。其实早期轻微脱水没啥关系,等孩子症状稳定些再口服补液盐或喝水吃东西也不迟,吃东西要慢慢试着吃,能吃到五成或七成饱就可以了。


腹泻时,最好带着大便到医院化验一下,如果腹泻重可加用止泻药比如蒙脱石散。假如频繁呕吐腹泻导致了比较严重的脱水,则要输液。如果发高烧,则应该用塞到小屁股里的退烧栓而不是口服退烧药,避免加重胃肠症状。如果家长心里没底,那么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更稳妥。对自己护理有信心的,当孩子出现腹痛难耐、异常哭闹、精神不好、高热难退等情况时,也应尽快看医生,因为孩子有可能出现肠套叠、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如何有效预防诺如病毒


1、正确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垃圾和动物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至少15秒。


2、不吃生冷食物。不吃生冷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避免食用未熟透的海产品,一般病毒容易附着在贝类等海产品的腮和肠道,无法用水洗净。


3、清理患者个人物品。如家中有感染者,最好用公筷或采用分餐制,患者用过的被子、衣物、地板如沾染呕吐物,最好用漂白剂或消毒液浸泡清洗。


4、减少到人员密集处。患者发病后的1-3天,体内的病毒含量最大,粪便和呕吐物中会排出大量的诺如病毒,病毒依附于灰尘上在空气中飘浮,如果被其他人吸入,就会引起传播。因此,要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且封闭区域,要注意卫生清洁。


5、确认症状及时隔离。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送医诊治,特别是幼儿及体弱者。确诊后,从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须居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患者居家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感染后免疫保护力仅可持续6-24个月,且缺乏交叉免疫,因此一个人一生中能多次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小常识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近7亿人感染,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有2亿人;每年有21万人因诺如病毒感染而死亡,其中儿童死亡病例达5万人。诺如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虽然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大多数病人不用治疗,2-3天后即可自愈,但年老体弱的病人,可能因此疾病发生脱水或其他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对高龄老人、婴幼儿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需特别关注,预防脱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